爸爸如何成为爸爸?回溯父亲的成长之道
时间:2021/09/25 09:32 | 分类:知识库以下文字资料是由(历史新知网www.lishixinzhi.com)小编为大家搜集整理后发布的内容,让我们赶快一起来看一下吧!
「爸爸会努力当个好厨师…你最喜欢吃的是什么东西?」
「你是我爸爸耶,你怎么不知道我喜欢吃什么?」
广告「被忘记的餐桌」中的爸爸在妈妈离开之后,从一个不知道孩子喜欢吃什么的「上班族爸爸」,慢慢练习成为厉害的「厨师爸爸」,也透过晚餐时间的相处跟孩子感情越来越好。
不知道前者跟后者,哪个更像是你的爸爸?
务实或温暖,爸爸的角色不只一种
在「男主外女主内」的传统价值观中,爸爸是家中的工具性角色,赚钱养家甚至居家修缮样样精通,同时也营造出务实严肃的形象,教导孩子是非对错与道德标准。随着性别平等的发展,有更多女性投入职场就业,传统家庭分工日渐模糊,社会开始期望爸爸能兼具情感性支持,成为愿意倾听、给予孩子温暖踏实感的角色。
随着社会角色期望的转变,有些爸爸像广告中一样,必须改变自己惯有的模式,甚至学习新的事物来支撑一整个家庭,有的可能是工具性的能力(例如:厨艺、修缮),有的可能是情感性的能力(例如:倾听、情感上的支持)。其中,当然也有暂时没办法适应改变的状况,就有可能出现「孩子想要陪伴与支持,但爸爸不知道怎么给」的情况发生。
延伸阅读:爸爸的角色养成计画!我家「爹地」的养成结果是…?
看着爸爸当爸爸,就学着怎么当爸爸
在中国台湾省曾经广为人知的广告词「我是当了爸爸之后,才学着怎么当爸爸的」,体现了爸爸边做边学的情况,但事实真的是这样吗?研究指出,其实每个人在童年时就已经透过观察学习我们最熟悉的角色:父母。「原生家庭的父亲形象」其实在无形中,已经成为孩子怎么当父亲的第一堂课。
而爸爸在孩子眼中是否称职,会决定这堂课是正面教材还是反面教材。
现在的社会普遍希望「好爸爸」可以兼具工具性与情感性的角色,然而爸爸身在面临角色转型的世代,如果只从工具性角色的爷爷身上学习到「如何当爸爸」,而没有其他的方式了解如何提供情感性支持,也可能仍会成为偏重于工具性角色,觉得赚钱养家就是尽了父亲责任的爸爸。
(延伸阅读:世代教养的转移,家庭如何影响一个人?)
爸爸的角色容易受妈妈影响
不像是妈妈有既定框架影响,被期望成为家中柔软关怀的角色,研究指出爸爸的角色形象是相对弹性开放的,跟孩子的相处可以是威严庄重的,也可以是温暖慈祥的。但这样的自由有时也会让爸爸无所适从,除了学习自己的原生家庭,复制自己爸爸的教养模式以外,其实还有一个重要的角色──妈妈!
相比其他的家人,爸爸「如何当爸爸」特别容易受到妈妈的影响。如果妈妈太过于把育儿当作自己的义务责任,则可能会出现「守门员」的角色现象,无意间拦截爸爸跟孩子互动的机会;反之若妈妈能够给予高度支持与鼓励,会让爸爸更愿意跟孩子互动交流,进而成为父子关系中的调剂。
了解更多:爸妈是彼此的神队友吗?了解「共亲职」
认识爸爸的成长之路,将温柔传递下去
不知道看到这里,你是否有更认识爸爸的感觉呢?在那个坚韧的背影之下,爸爸之所以为爸爸,是从「他的爸爸」身上学习如何与孩子相处,从伴侣的眼中看见他自己的表现,慢慢变成现在熟悉的模样。如果曾经对爸爸的表现感到不够满意,可以想想他是如何成为现在的样子。
回首检视爸爸曾经给过我们的温柔,或许留存在那一顿饭、一个拥抱或一次接送之中,不管他给的是工具性还是情感性的支持,都是他认为能够表达爱的方式。我们从爸爸身上学习如何付出支持,从相处中了解自己。这些收获在成长过程中被淘选跟吸收,终将成为我们的一部分,随着新的家庭诞生,继续传递下去。
了解更多:看见爸爸的内心戏
本文同步刊登于《鸡汤来了》,原文连结 而爸爸之所以为爸爸:回溯父亲的「其来有自」